保研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长达数年的准备,这需要大一新生正确规划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大一新生怎么规划保研

  1.大一至大二阶段

  夯实基础

  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奠定高GPA基础;

  通过英语四六级,并争取550+高分;

  初步接触科研,参与校内外的学术活动;

  选择性参加高含金量竞赛,积累经验。

  2.大三上学期

  加速准备

  继续保持或提升专业排名;

  着手准备科研论文或专利;

  参加重要竞赛争取获奖;

  开始收集目标院校和导师信息。

  3.大三下学期

  申请冲刺

  3-5月:关注各高校夏令营招生简章,准备申请材料;

  5-6月:提交夏令营申请,通常需要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等;

  7-8月:参加夏令营活动,通常包括笔试、面试和学术交流。

  4.大四上学期

  决战时刻

  9月初:本校保研资格确定;

  9月上中旬:未参加夏令营或未通过的同学可申请预推免;

  9月28日:国家推免系统开放,填报志愿;

  9月底-10月初:接收复试通知并确认录取。

  保研时间线

  大一预备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节奏,做出学业生涯规划,初步培养专业兴趣和思维,建立人脉。

  大二起步期:保持成绩稳定,通过四六级考试,接触科研、竞赛项目。

  大三上:保持成绩稳定,作为负责人参与科研、竞赛,接触专业实习。

  大三下:全面冲刺,竞赛、科研出成果,成绩稳中求升,整理各方面信息、材料,全力申请参加夏令营、预推免。

  大四上:九推上岸,冲线。

  保研,真的不是大三才开始,大四就从天上掉下的大礼,最后冲线的人,往往为此努力了大半个本科生涯。

  大学生保研常见问题答疑

  1.保研是什么?

  “保研”,和“考研”在字面上的区别就在于“保”。

  保研的官方叫法是“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通俗来说,就是你本科阶段各方面表现足够优秀,本科学校认定你有资格,给了你保研的名额,你不需要通过研究生考试就可以去读研。但是,只有在具有教育部认定的推荐保研资格的院校就读,才能保研,一般是985、211院校和部分一本院校。

  本科学校越优秀,获得的保研名额越多,清华北大的保研率甚至能达到60%以上!且在研究生录取中,保研生规模持续扩大,很多院校的研究生中超过半数都是保研er。

  2.保研流程有哪些?

  校内部分:学校评选出具备保研资格的学生,关键指标是绩点、排名、科研、竞赛、综合素质测评等。

  校外部分:拿到保研资格后,需要申请目标高校的夏令营和预推免,通过面试拿offer。

  所以,保研是“先过本校选拔、再申请外校录取”,和高考一样,也是择优录取。

  3.非双一流、双非、专业排名不高可以保研吗?

  可以,但必须做到“硬实力”明显优于对手。比如:本校第一名;有含金量高的论文或竞赛;数学类专业参加数模获奖+推免到财经类院校是常规操作。

  4.科研没有成果怎么办?

  可以用过程来弥补,比如写清楚你参与的内容、你学习的技术路线、调研的成果,最好能有导师评价或推荐。

  5.跨专业可以保研吗?

  可以。尤其是理工科跨到计算机、金融的常见做法是:提前准备课程和项目经历,用夏令营“展示能力”说服目标导师。

  6.大一绩点不高,还能保研吗?

  夏令营通常在大三下学期开始申请,要求提供前五学期的成绩单和排名证明。预推免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开始申请,需要提供前六学期的成绩和排名证明。

  如果大一成绩不具备优势,在大二和大三时成绩和排名有所提高,也依然有机会拿到保研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