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确分为八类: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设计试验费用、外包合作费用、知识产权相关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这些费用是企业为获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支出的资源总和,需根据研发阶段(研究阶段或开发阶段)进行会计处理,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表或资产负债表。

研发费用分为几大类

  八类研发费用的具体构成与案例解析

  1.人工费用

  直接参与研发人员的薪酬及福利,包括:

  工资与社保: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五险一金(如实验室工程师月薪3万元及社保8,000元);

  外聘人员成本:临时聘用专家的劳务费(需累计服务满183天)。

  案例:某AI公司支付算法团队年薪50万元及外聘顾问费12万元→均属人工费用。

  2.直接投入费用

  研发消耗的实物资源,涵盖:

  材料与能源:实验耗材、试剂、电力费(如芯片企业试制晶圆消耗硅材料80万元);

  试制与测试成本:模具开发费、样品购置费(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样品检测费15万元)。

  3.折旧费用

  专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损耗,如:

  仪器设备折旧:实验室光谱仪、检测设备的按期折旧;

  对比:生产车间设备折旧属制造费用,研发设备折旧才归入研发费用。

  4.无形资产摊销

  研发中使用的知识产权摊销成本,例如:

  软件与专利:仿真系统使用权年摊销20万元。

  5.设计试验费用

  创新性开发环节专项支出,包括:

  新产品设计费: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费;

  工艺与临床试验费:新药Ⅲ期临床试验费(如某药企支付患者试验费200万元)。

  6.外包合作费用

  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的研发支出:

  委托研发:支付高校合作项目费50万元(按实际发生额80%计入费用)。

  7.知识产权相关费用

  研发成果保护与确权支出:

  专利申请与代理费:发明专利注册代理费3万元。

  8.其他相关费用

  辅助研发的间接支出,如:

  专业服务费:技术文献翻译费、专家咨询费;

  限额规则:此类费用总额不得超过研发费用总额的10%(例:研发总投入100万元,其他费用最高列支10万元)。

  会计处理核心要点: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分界

  1.研究阶段:全额费用化

  规则:基础性研究的支出(如新材料分子结构探索)直接计入利润表“研发费用”;

  例:某生物企业投入60万元研究基因靶点→全额费用化。

  2.开发阶段:有条件资本化

  资本化需同时满足五项条件:

  技术可行性已验证(如原型机通过压力测试);

  具备商业化意图(如取得客户预购订单);

  未来经济利益可证明(市场调研显示需求率超60%);

  案例:某无人机企业开发避障系统投入500万元,若满足五项条件→计入资产负债表“开发支出”,成型后转入“无形资产”。

  3.加计扣除政策应用

  非限制行业(如制造业、软件业):费用化研发支出可税前加计扣除100%;

  负面清单行业:烟草、房地产等不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