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先出法(FIFO)是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其核心原则是假定先购入的存货优先发出,并根据这一顺序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库存价值。在《初级会计实务》教材中,它是存货成本流转假设的核心方法之一,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准确性,是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的高频考点。

先进先出法是什么

  先进先出法的原理与特点

  1.成本流转逻辑

  先进先出法严格遵循时间顺序:最早入库的存货成本优先计入销售成本,后期入库的成本保留在库存中。例如:

  某企业购入A材料:

  6月1日:100件,单价10元;

  6月10日:200件,单价12元;

  若6月15日发出150件,则发出成本=(100件×10元)+(50件×12元)=1600元;

  期末库存=150件×12元=1800元。

  2.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物价上涨时:早期低成本先结转,导致销售成本偏低、利润虚增,期末存货价值接近市价;

  物价下跌时:早期高成本先结转,利润被低估,存货价值低于当前市价。

  3.适用性与局限性

  适用场景:保质期敏感行业(食品、药品)、价格波动较小的存货;

  缺点:手工核算繁琐(需逐笔跟踪批次),且物价上涨时可能虚增税负。

  先进先出法的实务操作与案例

  1.企业应用实例

  制造业:某电子厂对芯片采用FIFO,避免元器件老化导致良品率下降;

  零售业:超市将临近保质期的商品前置陈列,优先销售(如乳制品);

  食品行业:乳企按生产批次管理库存,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售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2.会计处理流程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操作步骤如下:

  入库时:按采购批次记录数量、单价及入库时间;

  出库时:系统自动识别最早批次成本,生成凭证;

  期末结转:库存成本=剩余批次成本之和。

  案例:某公司B商品期初库存为0,本月采购与发出如下:

日期操作数量单价
5月1日购入5020元
5月10日购入3025元
5月20日发出60
发出成本 = (50×20) + (10×25) = 1250元;


期末库存 = 20×25 = 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