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账面原价(简称“原价”)是指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实际发生的全部合理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安装费等使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必要成本。它是固定资产在会计账簿中的初始入账价值,也是后续计提折旧和资产管理的核心依据。

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固定资产账面原价的核心特征与计量原则

  固定资产账面原价需满足以下特征:

  历史成本属性

  原价以实际交易成本为基础,不随市场波动调整。例如:

  甲公司购入一台设备,发票价格100万元,支付运输费5万元、安装费3万元。该设备入账原价=100+5+3=108万元。

  构成内容的规范性

  原价包含:

  买价、关税、消费税等税费;

  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

  专业人员服务费(如工程师调试费用)。

  例外:可抵扣的增值税(如13%的进项税额)不计入原价。

  后续变动的特殊性

  原价一经确认,通常不变动,除非发生:

  改扩建(如厂房扩容新增支出);

  更新改造中替换核心部件(需扣除被替换部分原价)。

  不同取得方式下原价的实务计量方法

  初级会计考试中,固定资产来源不同直接影响原价计算逻辑:

取得方式原价构成公式案例说明
外购买价+相关税费+安装运输费购入设备支付120万元(含税),运费8万元→原价128万元
自建工程物资+人工成本+资本化利息自建仓库耗材料50万元、人工30万元→原价80万元
投资者投入投资各方确认的公允价值股东以设备入股,评估价200万元→原价200万元
融资租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初始直接费用租入设备现值100万元,手续费2万元→原价1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