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待售负债是指企业因计划出售处置组(如子公司、业务分部等)而连带产生的、需通过出售行为清偿的直接相关负债。这类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反映企业短期内需解决的债务责任。例如,某科技公司计划出售其研发部门(处置组),该部门未结清的供应商货款50万元、员工奖金30万元等负债,需转入持有待售负债科目单独列报。对于初级会计考生而言,持有待售负债是《初级会计实务》的核心考点,需掌握其定义、确认条件与报表列示规则。
持有待售负债的构成:四类直接相关负债
持有待售负债的确认需严格关联待售处置组,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应付账款:处置组业务中未结清的采购款项。
案例:某制造企业出售子公司时,子公司拖欠的原材料采购款80万元需转入持有待售负债。
应付职工薪酬:处置组员工未发放的工资、社保及奖金。
案例:零售企业出售门店时,门店员工当月工资20万元计入此科目。
预计负债:与待售资产相关的或有债务(如质量保证金、违约金)。
案例:建筑公司出售在建工程,需将工程质保金30万元列为持有待售负债。
其他直接相关负债:如土地增值税预提款、租赁合同解约赔偿金等。
核心特点:
短期性:所有持有待售负债需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通过出售清偿。
不可拆分性:仅限与处置组直接绑定的负债,无关债务(如母公司自身贷款)不得纳入。
实务应用:企业决策中的双刃剑效应
优化报表透明度:单独列示待售负债,避免投资者混淆企业核心债务。
潜在风险:
出售延迟:若交易超一年未完成,需转回原负债科目并补提折旧;
虚增流动性:重分类后流动比率短暂改善,可能掩盖企业真实偿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