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其核心特征为非核心性、日常性及低比重性。

其他业务收入具体指什么

  非核心性:与辅助经营活动相关(如工厂出租闲置设备);

  日常性:属于经常性活动但频率较低(如偶尔销售原材料);

  低比重性:占企业总收入比重较小(通常低于20%)。

  例如:某手机制造厂销售自产手机的收入是主营业务收入,而出租闲置仓库的租金则属于其他业务收入。

  内容与行业差异:哪些活动属于其他业务收入?

  1.行业不同,内容各异

  其他业务收入的具体内容取决于企业的主营业务类型:

  制造业:销售多余原材料、出租闲置设备(如钢铁厂出售废钢年收入50万元);

  零售业:包装物出租收入(如超市出租购物筐年入10万元);

  科技公司:技术授权费(如专利许可年收入30万元)。

  2.四大常见类型

  根据实务案例,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

  资产出租:固定资产(如厂房、设备)或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使用权让渡;

  材料销售:出售多余原材料或边角料(如家具厂销售木屑年入5万元);

  劳务服务:提供非核心技术支持或运输服务(如软件公司代客户维护系统年入20万元);

  代销手续费:代理销售商品收取佣金(如百货公司代销品牌服装抽佣8%)。

  3.关键排除项

  以下收入不属于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股票分红计入“投资收益”科目;

  处置固定资产收益:卖旧设备净收益计入“资产处置收益”;

  政府补助:与日常活动无关的补贴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案例:某纺织厂将废布条销售给造纸厂,年收入12万元→其他业务收入;若该厂获得环保补贴50万元→其他收益(与日常活动相关)或营业外收入(与日常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