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于利润的分析,成本的发生会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并非所有成本都会如实反映到财务数据中,有些会因为会计准则的原因而出现分摊计入,而有些隐性成本可能根本不会体现。
例如员工离职所带来的培训损失以及新员工招聘入职所增加的风险,企业管理层忽视内部控制所增加的经营风险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在不知不觉中付出更多的成本。除此之外,隐性成本中还有一类不可避免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
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流速是不可调整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资产价值会发生变动,占用的资金会导致成本增加,员工各项工作的分配以及效率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这是经营中最常见的三类时间成本,会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企业利润。
时间流逝所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
受到时间影响而出现的资产价值变化,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的变化,意味着当前所持有的货币价值会比未来更高,也可以说是单位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的变化。今天的100元,与1年后的100元以及3年后的100元,所代表的购买力是不同的,这种货币“贬值”是在资源的稀缺性、通货膨胀以及人们的认知心理下综合产生的结果。
正是由于时间的存在,在衡量长期项目的投资回报时,需要考虑时间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需要对收益进行折现,将未来的价值换算为当前价值,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项目状况。
假如项目的初始投资为500万元,周期为5年,预计未来每年净现金流为50万、100万、150万、200万、200万,那么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多久?如果不考虑时间的影响,在第4年末即可收回全部的初始投资,即项目的静态回收期为4年,项目在4年后开始盈利。如果考虑时间因素,假设折现率为6%,那么投资回收期就会拉长到4.34年,这就是项目的动态回收期。两个回收期之间的差额为0.34年,这个期限实际上就是企业所需要承担的时间成本。
企业在记账时不会考虑时间的影响,而是按照原始凭证记录成本费用,这样按照账目数据进行统计的结果就与静态回收期计算数据是一致的,忽视了时间成本的影响,高估了项目的收益。财务人员需要在财务分析和预测中考虑到时间因素,通过折现率对收益数据进行修正,尽量还原项目的真实情况,便于管理层对于项目的评价以及后续进行项目开展的相关决策。
另一类基于时间流逝所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更多是基于资产本身的特性而产生的,有些资产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值,有些则会随着时间增长出现贬值。例如古玩、名人字画、珠宝玉器等,会随着商品年份的增加成为古董,价值有所提升;生鲜食品、潮流玩具、服装等商品,都具有一定的保质期限,一旦超出这个期限,商品就会由于变质腐烂、过时过季等原因出现价值下降;还有部分资产,虽然可以长期放置,但闲置期间企业仍需要花费时间成本进行维护,否则就会导致资产出现损坏,影响后续使用。
对于这种贬值,会计核算时需要进行减值处理,但管理层出于绩效考评或企业业绩等考虑,可能并不会按实际情况进行计提,导致财务数据出现扭曲。在财务分析中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正,如实体现资产状况,评估减值对利润的影响。
长时间资金占用所增加的成本
企业从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到收到客户回款,需要一定的时间,收回的现金会继续投入生产或进行其他投资,这样就形成了现金循环。现金循环周期是企业资金从生产到销售流转的周期,也是资金占用的周期。在此周期内,资金以产品或应收款的方式存在于账面上,虽然它们与货币资金同样属于资产类,但却丧失了可自由支配以及再投资的属性,这种资金的占用同样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当企业资金紧张时,大量的资金被库存商品或应收账款占用,存货周转率降低意味着商品迟迟无法销售变现,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放缓意味着客户账期拉长、坏账风险上涨,导致企业的现金流进一步恶化。为了维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会寻找外部资金来源,例如银行贷款。贷款需要按期支付利息,利息费用可以视为一种资金占用成本。如果资金周转正常,企业本不用付出这部分成本。
当企业资金充裕时,库存商品和应收账款对于资金的占用,不会导致企业资本成本增加,而是令企业丧失了再投资的机会。假如库存商品超出正常周转期的金额为300万,应收账款超过账期的金额为500万,超出周转期的时间按照标准正好可以完成一次现金循环,那么合计800万元如果继续投入生产,按照目前10%的利润率,预计可以创造80万元利润,这部分丧失的机会成本也可以视为资金占用所增加的时间成本。
随着资金占用时间的增长,增加的不仅仅是时间成本,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以及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也会令企业的利润减少,区别在于减值和坏账损失会在账面进行记录,而增加的时间成本并不完全会在账面体现。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针对情况需要考虑是否核算资金占用成本,以体现真实利润。例如在销售合同的审核环节,销售人员期望给予客户更长的账期,或者为了从客户处获取更大的合作金额而给予了超出标准的折扣率,导致合同的毛利率较低。从财务角度怎样评价合同签订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除去考虑合同对应的成本以及销售费用,还需要考虑资金占用成本,结合企业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资金占用成本计算方式。将这部分成本纳入可以帮助管理层看清合同为企业带来的是利益还是损失?如果是损失,损失的金额是否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想要降低这部分时间成本,就需要想办法加速资金周转。改进企业的生产方式、精细化库存管理、调整营销方案和销售渠道,控制库存总量并且加速存货周转。建立客户信用系统来对客户进行分类,将账期标准化处理,在合作前进行风险评估,在合作中跟踪回款情况,定期与销售部门共享客户应收情况,连同相关部门针对高风险客户订立欠款追缴方案,利用复盘发掘应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相关制度、流程、标准进行调整。
日常工作中隐藏的时间成本
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在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经常需要沟通,沟通的效率会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组织架构的混乱、管理层级不清晰、各部门之间未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沟通渠道的缺乏、企业文化中缺少对于时间观念的培养等,都会导致沟通效率的下降。沟通时间增长,严重时会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例如很多公司都喜欢开会,无论大小事都喜欢开会讨论。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质疑数据,最终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如果将参会人员这几个小时的人力成本加总,就能得到无产出被浪费的成本,也可以视同会议时间成本。当企业中存在大量的会议时间成本时,各部门花费太多精力在无产出的事情上,无心进行工作,工作效率降低就会对经营产生影响。
还有的企业喜欢让员工提交各种日报、周报、月报,原本这种形式有助于企业内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能够让管理者了解下属的工作成果与遭遇的问题,提升沟通效率。但在执行中逐渐沦为形式主义,报告不仅不能解决员工的问题,反而增加了每个人的工作量,特别是部分企业对于报告的形式、内容、字数都有要求,导致正常工作受到影响,领导片面根据报告完成的精美程度来评价员工的能力,也可能成为部分员工离职的诱因。
沟通成本的下降,需要企业内部从上至下强化时间观念,提升效率在各部门工作评价中的比重。在沟通前制定明确的目标,确定沟通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问题提前进行数据、资料的准备,进行会议记录或在沟通后使用文字进行方案确认,明确解决方案中各部门需要承担的工作和责任,跟踪方案的落实。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提升沟通效率,降低无效沟通所浪费的成本。
除去沟通成本,日常工作中还可能因为工作分配不均,或者企业管理者通过员工上下班打卡所显示的工时长短对员工工作是否尽职进行评价,这种风气会令企业整体弥漫一种散漫的氛围,工作忙碌的员工需要加班,工作不饱和员工也会尽量拖延时间,作出加班的样子。长期以往会引发员工之间的矛盾,同时可能会让管理层误以为员工人数不足,需要开启招聘。导致原本3个人的工作,最后用5个人来完成,人力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也没有改善,企业在员工身上的投入与产出并不配比,这部分成本的增加可以视同为员工所浪费的时间成本。
通过人效比、人事费用率等指标,对各部门、各岗位、甚至个人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用以衡量各部门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饱和度,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对部门是否需要增加新的人员进行考评。同时将人工成本与员工工作内容、工时等进行配比,能够看出员工与岗位是否适配,企业是否存在人员浪费现象。例如财务部招聘财务主管,但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仅仅包括会计核算、单体财务报表出具,基本与会计的工作内容一致,且核算内容也并不具有复杂性,这就意味着企业花费了财务主管的成本招聘了一名会计,出现了人员的浪费,需要考虑在财务内部重新进行工作分配,让人员在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时间成本的可怕之处在于容易被忽略,它会悄无声息地逐渐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当你关注到它的时候,可能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财务分析中,可以视情况引入时间概念,将时间成本进行量化,能够直观体现时间对于利润的影响,从而引起管理层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