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多数小微企业业绩相比正常状态变差了,经营运转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下面一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疫情期间小微企业优惠政策。
内容导航 | 小微企业优惠政策 | 大小微企业如何划分 |
小微企业租金减免 | 企业如何渡经济难关 |
疫情期间小微企业优惠政策有哪些?
(一)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并免收罚息。湖北省境内各类企业都可享受上述政策。
二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鼓励引导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努力使小微贷款利率比上年有明显下降。国有大型银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要力争不低于30%。政策性银行将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
(二)关于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1、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2、对于广东省内的小型微利企业,根据关于我省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粤财法〔2019〕6号),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所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按50%征收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已依法享受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其他优惠政策的,可叠加享受本条优惠政策。
3、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的通知》,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自2018年1月1日起,当年具备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以下统称资格)的企业,其具备资格年度之前5个年度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准予结转以后年度弥补,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
疫情期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减免政策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的指导意见》,政策内容如下图所示:
大中小微企业如何划分?
按照规定根据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别,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
其中,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微型企业只须满足所列指标中的一项即可。如下图所示:
疫情期间企业如何度过经济难关?
(一)重整心态应对危机
像疫情灾害我们是无法预料的,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整自己的心态,勇敢去应对这次的危机。对于这次的疫情,每个人心里难免都会存在焦虑和心慌,但一直以消极、惊慌的心情的面对困难,可以说是毫无作用。
因此,大家首要做的是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坚信企业发展才是重中之重。不要被病毒恶魔所轻易打败自己的自信心,安抚自己的同时也需要安抚自己的员工,让大家重拾信心一起努力抗击这次的疫情和经济危机。
(二)重整资金储备,做好规划预算
在当前疫情下,最核心以及最紧张的无疑就是企业中的资金链问题,是否有充足的的资金来应对这次的经济危机。而大家所要做的,就是要提前调整好企业当前的资金储备,盘点清楚目前还有多少的可供支配储备金,然后针对这次的疫情、以及方面方面,包括医疗物资等方面所需要的话费的费用,做好规划预算,并制定周详的资金使用计划,不至于说导致自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三)做好计划寻找新的转型点
在本次的疫情,最受打击的无疑就是那些一直在传统业务上发展的中小企业,在这次的疫情下,可以说也是给企业们的一种考验和挑战,是否能够度过这次难关,最重要就是如何把握好机遇。对于一些传统企业来说,除了需要做好未来的工作计划外,也需要多思考、多创新,去寻找能够转型的点子,从而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