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应该是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三科中最难的一科了,不仅章节数比另外两科多,而且内容也是错综复杂,不仅本科目知识点互通,跟经济法和财务管理的知识点也有互通的地方,考验考生们跨章节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中级会计实务会计基本假设相关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

中级会计实务会计\n基本假设有哪些内容?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给谁做账)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

企业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发生的,不应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做多久账)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如果判定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一定的折旧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

如果判定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三)会计分期(何时结账)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进而孕育出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用啥做账)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

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