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先出法(FIFO)是《初级会计实务》中存货成本核算的核心方法之一。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的存货优先发出”的原则,对发出存货按早期进货单价计算成本,期末存货则按近期进货成本计价的方法。

先进先出法是什么?

  通俗地说,就像“超市货架摆放牛奶”:先上架的生产日期较早,顾客会先拿走旧批次,库存留下的总是最新鲜的批次。例如,某面包店1月购入面粉100袋(单价20元),3月购入50袋(单价25元);若4月售出120袋,则成本计算为:先消耗1月的100袋(20元/袋),再消耗3月的20袋(25元/袋),总成本=100×20+20×25=2,500元。该方法是初级会计考试高频考点,需重点掌握。

  核心原理:成本流转的“时间法则”

  1.假设前提:实物与成本同步流转

  时间优先规则:最早入库的存货成本优先计入销售成本,期末存货由最近进货成本构成。

  反例警示:

  某化工厂误将新购高价原料(30元/kg)计入前期低价批次(20元/kg),虚增利润20%,被税务稽查调整。

  2.动态计算流程(区别于静态平均法)

  步骤分解:

  发出成本:按进货时间顺序逐批消耗(如消耗完1月批次再消耗3月批次);

  期末计价:剩余存货自动匹配最新进货单价。

  案例演示:

  仓库期初螺丝钉200个(单价2元),5日新购300个(单价2.5元),10日售出400个:

  先消耗期初200个:200×2=400元

  再消耗新购200个:200×2.5=500元

  总销售成本=900元,期末结余100个按2.5元计价。

  3.政策依据

  准则强制要求:方法选定后需保持至少一年一致性。

  操作实例:掌握FIFO全流程

  1.入库存档:赋予“时间标签”

  凭证要求:采购发票注明批次、数量、单价(如2025年新规要求电子发票同步入库时间)。

  2.发出成本匹配

  公式拆解:

  本期发出成本=Σ(各批次发出数量×该批次进货单价)

  奶茶店案例:

  1月购珍珠100kg(10元/kg),3月购200kg(12元/kg);

  4月售出150kg:

  先消耗1月100kg:100×10=1,000元

  再消耗3月50kg:50×12=600元

  总成本=1,600元。

  3.期末计价与分录

  分录示范:

  销售时:借:主营业务成本1,600元贷:库存商品1,600元

  期末结存:3月剩余150kg按12元/kg计价(期末存货=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