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主要采用账户式结构,其核心特征是左右分列,左方为资产项目,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严格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表主要采用什么结构

  账户式结构

  账户式结构将报表分为左右两方,直观体现企业资源的来源与运用:

  左方(资产项目):按流动性从高到低排列。

  流动性强的资产靠前: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

  流动性弱的资产靠后: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

  案例说明:某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列于资产首位,反映即时支付能力;“固定资产”按原值减累计折旧填列,体现长期投资价值。

  右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按清偿时间由近及远排列。

  短期债务优先: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流动负债);

  长期债务居中: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非流动负债);

  所有者权益置后:如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清算时最后分配)。

  报告式结构:特殊场景的补充形式

  除账户式外,报告式结构(垂直排列)亦需了解,但其应用较少:

  格式特点:资产列于上部,负债居中,所有者权益置底,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原理排列。

  适用场景:上市公司因报表宽度限制,年报中多采用此格式。

  案例对比:某上市公司年报中,资产总计1000万元,负债600万元,所有者权益400万元,垂直列示更适应篇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