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的税金及附加是损益类科目,专门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各项税费。税金及附加是《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的核心考点之一,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

利润表税金及附加

  税金及附加的核心定义

  1.法律定义与业务实质

  税金及附加的本质是企业为日常经营活动支付的“必要税费成本”,具有三大核心特征:

  经营活动关联性:仅核算与主营业务或附营业务直接相关的税费(如销售商品缴纳的消费税);

  价内税属性:税费包含在商品定价中;

  损益结转性:期末全额转入“本年利润”,直接影响企业净利润。

  与增值税的区别:

  增值税:价外税,通过“应交税费”核算,不进入利润表;

  税金及附加:价内税,直接减少营业利润(如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案例:某汽车厂销售车辆收入1000万元,需缴纳消费税50万元、城建税3.5万元(增值税100万×7%)、教育费附加1.5万元(增值税100万×3%),合计55万元计入税金及附加。

  税金及附加的三大内容分类

  1.主税种——直接关联商品服务的税费

税种计算规则
消费税应税消费品销售额×税率
资源税开采量×单位税额 或 销售额×税率
土地增值税增值额×税率 - 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采用超率累进税率计算)

  2.附加税种——以增值税/消费税为基数

计算规则
城市维护建设税(实缴增值税+消费税)×税率
教育费附加(实缴增值税+消费税)×3%
地方教育附加(实缴增值税+消费税)×2%

  3.财产行为税——针对资产使用的税费

税种计算规则
房产税房产账面原值×(1-30%)×1.2% 或 租金收入×12%
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面积×年税额/平方米
车船税按车辆类型定额征收
印花税合同金额×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