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债券是初级会计实务必考的一个考点。含义是指公司发行的债券,其期限在一年以上。应付债券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向公众借钱后形成的“长期欠条”。比如,一家公司想盖新厂房但钱不够,于是印了一堆“借条”(债券)卖给投资者,承诺未来还本金并支付利息。这些“借条”对应的债务和利息,在会计上就叫“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的定义及会计分录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

  假设张三开了一家奶茶店,生意很好但缺钱开分店。他找朋友借钱,写了一张欠条:“借10万元,3年后还本,每年付5%利息。”这张欠条就是张三的“应付债券”。朋友买欠条的行为,相当于购买债券;张三记录的债务和利息,就是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的三种发行方式

  企业发行债券时,价格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票面金额,具体取决于市场利率:

  面值发行(平价发行)

  场景:奶茶店债券票面利率5%,而银行存款利率也是5%。

  结果:投资者觉得存银行和买债券收益一样,债券按10万元面值卖出。

  溢价发行(高价卖)

  场景:奶茶店债券票面利率6%,而银行存款利率只有4%。

  结果:投资者抢着买,债券以10.5万元卖出(比面值多5000元)。多出的钱叫“溢价”,相当于企业提前多收利息。

  折价发行(打折卖)

  场景:奶茶店债券票面利率3%,而银行存款利率5%。

  结果:投资者嫌收益低,债券只能按9.5万元卖出(比面值少5000元)。少收的钱叫“折价”,相当于企业用低价吸引投资,后续通过利息补偿。

  应付债券的会计处理

  一般公司债券的核算分录

  1、发行债券时,应做以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等

    贷:应付债券——面值(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

  2、期末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实际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实际利息与票面利息的差额)(或贷方)

    贷:应付利息(分期付息债券利息)(票面利息)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票面利息)

  3、到期归还本金和利息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

    应付利息(分期付息债券的最后一次利息)

    贷:银行存款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分录

  转换时(假设可转债属于不可分离交易的可转债)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或贷方)

    其他权益工具(权益成分公允价值)

    应付利息(尚未支付的利息)

    贷:股本(股票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倒挤)

  应付债券与其他融资方式的对比

  vs长期借款

  资金来源:债券面向公众(谁都能买),银行贷款只能找金融机构。

  流动性:债券可转卖(像股票),贷款合同不能随意交易。

  vs发行股票

  性质:债券是债务(必须还),股票是股权(不用还)。

  风险:债券利息固定(企业压力大),股票分红灵活(效益好才分)。

  为什么企业选择发行债券?

  成本可控:利息固定,避免股东分走利润。

  税务优势:债券利息可抵税,股票分红不能抵税。

  不影响控制权:债券投资者无权干预企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