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属于企业的资产,是资产负债表中重要的流动资产项目。其本质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例如,服装厂的库存面料可用于生产成衣销售,超市货架上的牛奶可直接售出回款,均属于典型的存货资产。
资产属性:存货为何是资产?
存货满足资产的三大核心特征:
企业拥有或控制权
存货的所有权归属企业,企业可自由支配其使用或处置。例如:
电子厂采购的芯片(已付款但未到货,所有权已转移);
超市代销品牌商的商品(实物在超市控制下,可定价销售)。
预期带来经济利益
存货可通过销售或耗用产生现金流入或成本节约:
直接变现:手机店售出手机收回现金;
成本节约:家具厂使用库存木材生产沙发,降低外购成本。
过去交易形成的资源
存货需通过采购或生产等实际交易形成:
鞋厂向皮革商采购的牛皮(签订合同、付款完成);
面包店自产的面包(投入面粉、人工等成本完成生产)。
例外警示:
若存货已毁损(如食品腐烂)或过时(如黑白电视),需计提跌价准备,但仍属于资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资产的流动性分层:存货的特殊性
存货作为流动资产具有双重流动性特征:
特征 | 典型表现 | 案例说明 |
---|---|---|
短期变现能力 | 1年内通过销售转化为现金 | 超市牛奶平均7天售出 |
价值波动风险 | 价格受供需、保质期影响 | 生鲜果蔬3天未售出贬值50% |
资金占用属性 | 占用营运资金但支撑销售收入 | 某家具厂存货占流动资产60%,但带动80%收入 |
特殊情形:
超期存货:某服装店积压3年的羽绒服(无法正常销售),需重分类为“其他非流动资产”;
工程物资:建筑公司为特定项目采购的钢材(周期18个月),属于“非流动资产-合同履约成本”。
容易混淆的情形:并非所有“存货”都是资产
1.实质为负债的情形
若存货对应不可撤销的付款义务或需退回的商品,可能具有负债属性:
售后退回条款:电商平台“7天无理由退货”商品,需预提退货负债(不能全额确认为资产);
寄售商品:代销商仓库中的珠宝(所有权归属委托方,代销商不可确认为资产)。
2.会计处理误区
错误操作会导致存货“名不符实”:
隐匿负债:将应付供应商货款计入“存货”贷方,导致负债低估(如某企业隐瞒欠款200万元);
虚增资产:将已报废存货仍按原值列示(如某食品厂过期原料未计提跌价准备)。
案例警示:
某零售企业将客户退货商品(需退款)计入存货贷方,导致资产负债率虚降20%,被审计调整后引发财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