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的确认条件是指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时,需同时满足以下两点: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作为《初级会计实务》的核心考点,资产确认是初级会计考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准确性。

资产的确认条件有哪些

  资产的定义与特征:确认条件的前提

  资产需具备三大特征,这是确认条件的基础:

  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强调所有权或控制权(如融资租入设备虽无所有权,但因控制其经济利益,仍属资产)。

  反例: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既无所有权也无控制权,不确认为资产。

  预期带来经济利益

  资源需具备产生现金流入的潜力(如存货销售后可收回货款)。

  反例:已淘汰的生产线或过期食品,无法带来经济利益,应终止确认。

  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

  必须是已发生的现实资源(如已购入的原材料)。

  反例:计划下月采购的设备,因交易未发生,不构成资产。

  提示:初级会计考试中,常结合案例题辨析资产特征,考生需重点区分“过去”与“未来”事项。

  资产确认的两大条件:实务应用详解

  条件1: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核心要求: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需超过50%(“很可能”标准)。

  实务案例:

  ✅应收账款:若客户信用良好、付款记录正常,则满足“很可能流入”。

  ❌无法收回的债权:如债务方已破产,经济利益无法流入,应计提坏账而非确认为资产。

  条件2:成本或价值可靠计量

  计量方式:

  历史成本(如购置设备的发票价格);

  公允价值(如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

  特殊情形:

  ✅衍生金融工具:虽无实际成本,但公允价值可可靠获取,仍可确认为资产。

  ❌自创商誉:因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得确认为资产。

  初级会计考点提示:在《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常以多选题形式考察确认条件的例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