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收入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营业收入需满足日常性、持续性、非投资性特征,反映企业核心业务的创收能力。例如:汽车制造厂销售整车收入属于主营业务收入,出租闲置仓库的租金属于其他业务收入。

利润表里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的构成: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核心业务的产出价值

  企业主要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具有高频、持续性特征:

  制造业:销售自产产品收入(如手机厂商出售手机收入100亿元);

  服务业:提供劳务收入(如物流公司运输服务收入20亿元);

  零售业:商品销售收入(如超市商品销售额50亿元)。

  2.其他业务收入:辅助性经营活动的收益

  非核心但经常发生的业务收入,需满足日常性条件:

  资产出租:闲置资源租赁收入(如工厂出租空置厂房年租金80万元);

  技术服务:提供非核心技术支持(如软件公司代客户维护系统年收入50万元);

  材料销售:出售多余原材料(如服装厂销售边角料收入10万元)。

  排除项:处置固定资产(如卖旧设备收入)属于资产处置收益(非日常活动),不计入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的确认原则:权责发生制与风险转移

  1.确认的五大核心条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收入确认需同时满足:

  合同成立:与客户签订有效协议(如签订手机销售合同);

  履约义务明确:企业承诺交付商品或服务(如合同约定交付1000台手机);

  交易价格可计量:价格固定或可确定(如每台手机售价2000元);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客户付款能力可靠(如客户信用评级良好);

  控制权转移:商品风险报酬转移给客户(如手机已发货并签收)。

  2.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收入确认以权利义务发生为准,而非实际收款:

  案例1:某建筑公司2024年完成工程进度60%,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600万元(即使未收款);

  案例2:电商平台“双11”销售商品,客户签收后即确认收入(无论是否到账期)。

  3.特殊情形处理

  预收账款:收到客户定金时计入负债(如预收货款100万元),待交货后转入收入;

  附退货条件销售:若退货率可合理估计(如服装店预计退货率10%),按90%确认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