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核心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直接成本总额。它与主营业务收入直接配比,反映企业为获取核心收益而消耗的资源价值,是利润表“营业成本”的核心组成部分。

主营业务成本具体指什么?

  案例说明:

  某家具厂2024年销售定制沙发收入500万元:

  木材、布料等原材料消耗:200万元;

  生产线工人工资:80万元;

  专用设备折旧:20万元。

  主营业务成本总额=200万+80万+20万=300万元(计入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

  主营业务成本的核心构成:与核心业务直接相关的耗费

  主营业务成本的归集需满足直接性、匹配性、可追溯性三原则,其构成因行业而异:

  1.制造业的典型构成

  直接材料:产品实体消耗的原材料(如手机厂芯片采购成本);

  直接人工:生产线工人工资、奖金及补贴;

  制造费用:车间水电费、设备折旧等间接但专属生产的支出。

  案例:某汽车厂生产一台车:

  直接材料(钢材、轮胎):8万元;

  直接人工(装配工人工资):1万元;

  制造费用(生产线折旧):1万元→单车成本10万元。

  2.服务业的核心成本逻辑

  专项人工成本:服务提供者的直接劳动报酬(如审计师项目提成);

  服务耗材:提供服务必需的消耗品(如酒店客房洗漱用品)。

  案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

  审计师工资:5万元;

  差旅费、打印费:1万元→项目成本6万元。

  3.零售业的成本特征

  商品采购成本:进货价款(如超市牛奶进货价50元/箱);

  进货附带费用:运输费、关税等(如单箱运费分摊2元)。

  4.关键排除项(非主营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广告费(销售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资产价值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