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中的考点“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

《经济基础》货币供应量相关知识点

  1.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①M0=流通中货币;②M1=M0+单位活期存款;③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2.货币供应量M2的计算公式为: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其中M1=M0+单位活期存款,M0=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即通常所指的现金)。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①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利率,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场利率,即能够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变动灵活的利率,在具体操作中有的使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有的使用短期国库券利率。

  ②货币供应量。

  ③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超额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有直接决定作用。

  ④通货膨胀率。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三个缺陷:

  ①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

  ③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4.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的行为。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需要调整再贴现率,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相比,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