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资产通常属于经营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合同资产是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而获得的有条件收款权,其形成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例如,某建筑公司完成桥梁主体工程后,需监理验收才能收取进度款,该收款权在验收前属于合同资产,且是其建造业务的日常经营行为。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这一判断逻辑,这是《初级会计实务》收入准则的核心考点。
本质联系:合同资产与经营资产的从属关系
1.经营资产的界定标准
经营资产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用于日常经营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常规业务;
持续创造经济利益:如存货、应收款项等可直接带来收入。
反例: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资产虽可能产生收益,但因非日常经营,不属于经营资产。
2.合同资产的经营性属性
合同资产天然依附于企业的核心业务链:
产生场景:销售、服务等合同履约过程中(如软件交付后待验收的款项);
价值实现路径:通过完成合同义务转化为现金流入。
案例:某芯片设计公司完成方案设计(履行合同义务),但需客户测试通过才能收款→该权利因设计服务产生,属于经营资产。
行业场景:典型业务的归属分析
1.制造业与建筑业
制造业:销售设备后需安装调试才能收尾款→合同资产属于经营资产(源于产品销售主线);
建筑业:分段确认工程进度款(如完成60%但未验收)→合同资产是建造业务的经营性权利。
2.服务业与知识产权行业
技术服务:生物药企提交临床报告待药监局审批→审批前的收款权是研发服务的经营资产;
IP授权:游戏公司授权IP但需游戏上线才收费→上线前属经营资产(源于日常授权业务)。
3.非经营场景的例外
若合同资产源于非主营业务,则不属于经营资产:
案例:某食品企业投资影视公司,因参股形成的分红权→属于投资性资产,与日常经营无关。
实务边界:三类易混淆场景的判定
1.合同资产vs长期应收款
合同资产:与短期经营绑定(如广告投放后1个月内验收);
长期应收款:超1年分期收款(如核电站建设款)→虽源于经营,但按流动性划入非流动资产。
2.合同资产vs存货
合同资产:已履约的收款权(如已交付设备待调试);
存货:未售出的商品(如白酒企业的基酒库存)→存货是待售资源,合同资产是已售债权。
3.合同资产vs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可独立交易的标准化权利(如应收账款保理);
合同资产:不可脱离原合同转让→因依附于经营合同,归属经营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