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应支付给职工的所有劳动报酬及相关福利,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项目。其本质是企业对职工已提供服务但尚未支付的补偿义务,具体包括工资、福利、社保、公积金等项目。例如,某互联网公司每月应支付员工的工资、奖金、社保单位部分等合计150万元,在发放前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其具体构成及行业应用差异。
核心构成:工资奖金与津贴补贴
1.工资与绩效奖金
基本工资:合同约定的固定月薪(如行政岗底薪6,000元);
绩效奖金:与业绩挂钩的浮动报酬(如销售员完成指标后提成5,000元)。
行业案例:电商平台客服薪资结构(底薪4,500元+接待量奖金1,500元)。
2.津贴与补贴
岗位津贴:特殊工作环境补偿(如建筑工人高温补贴800元/月);
生活补贴:通勤、通讯等补助(如外企交通补贴每月1,200元)。
关键提示:津贴需与工资区分列示(如某企业工资100万元中津贴占比15%)。
法定福利:社保、公积金与工会经费
1.社会保险与住房公积金
"五险"单位部分:养老保险(单位16%)、医疗保险(单位8%)、工伤保险(0.5%)、生育保险(0.8%)、失业保险(0.5%),如北京某企业月薪100万元,计提社保单位部分25.8万元;
住房公积金单位配比:按5%-12%比例计提(如上海企业配比7%)。
2.工会经费与职工教育经费
工会经费:按工资总额2%计提(如制造业企业月薪300万元计提6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8%限额内据实列支(如科技公司年培训费120万元)。
政策依据:财政部明确教育经费超过8%部分可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补充福利:员工福利与离职补偿
1.短期职工福利费
集体福利:员工食堂补贴(如物流公司每月补助食堂8万元)、节日礼品(端午节人均300元礼品);
个人福利:员工体检费(如金融企业高管体检套餐2,000元/人)。
限额管理:福利费不得超过工资总额14%(如某企业工资200万元,福利费上限28万元)。
2.辞退福利与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裁员时按N+1标准支付(如某车企裁员支付补偿金80万元);
伤残抚恤金:工伤离职员工后续医疗费用(如制造业企业支付伤残补助10万元)。
特殊说明:高管股权激励需计入"股份支付"科目,不属于应付职工薪酬。
行业应用场景:从制造业到服务业
1.制造业典型场景
汽车工厂:一线工人计件工资50万元+高温补贴5万元+社保单位部分12万元;
成本分布:工资占生产成本20%,社保福利占8%。
2.服务业典型场景
连锁酒店:服务员基本工资40万元+绩效奖金10万元+社保单位部分9万元+员工宿舍补贴5万元;
税务优化:教育经费计提比例达8%(如某教育机构年计提12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
3.互联网行业场景
科技公司:程序员年薪中30%为绩效奖金+健身房补贴人均1,000元/月+补充商业保险人均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