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否定的。使用权资产是承租人通过租赁合同获得的对特定资产的使用控制权,需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为非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如企业自购设备)并列核算但互不隶属。例如:某奶茶店老板租赁一台咖啡机5年,虽可独家使用该设备制作饮品,但咖啡机本身的所有权仍归出租方,因此仅确认“使用权资产”而非“固定资产”。
本质区别:所有权、实物形态与价值转移
1.所有权归属差异
使用权资产:仅拥有合同期内的排他使用权(如物流公司租赁卡车4年,无权转售或抵押车辆)。
固定资产:企业完全拥有所有权(如自购卡车可自由处置或抵押)。
2.实物形态的依赖性
使用权资产必须依托租赁物存在(如租用写字楼的“使用权”依附于实体建筑)。
固定资产是独立的有形资产(如企业自建的厂房可直接盘点)。
3.价值转移逻辑不同
使用权资产按租赁期分摊成本(如5年租期的设备,成本分60个月摊销)。
固定资产按预计寿命计提折旧(如自购设备寿命10年,分120个月折旧)。
案例对比:同一台生产设备——
租赁使用→按租期3年分摊成本(使用权资产);
购入使用→按寿命8年折旧(固定资产)。
实务中的科目设置与计量规则差异
1.科目分类与列报位置
使用权资产:科目代码1801,在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项下单独列示。
固定资产:科目代码1601,属于有形资产类别。
2.初始成本构成差异
使用权资产成本包含四项特殊要素:
租赁负债现值(未来租金折现);
初始直接费用(如中介费);
复原成本(租期结束拆除装修的预估费用);
预付租金(扣除免租期优惠)。
反观固定资产:仅包含购买价、税费、安装费等直接归属成本。
3.后续计量风险对比
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如租用商铺因客流减少贬值,计提后不可冲回)。
固定资产减值在资产价值回升时可部分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