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待售负债属于流动负债。持有待售负债需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项下单独列示,因其清偿期限通常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且清偿资金直接来源于处置组出售所得。例如,某物流公司计划出售冷链车队,车队未结清的2,000万元贷款需转入“持有待售负债”,并在流动负债部分列报。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其流动性属性,这是《初级会计实务》财务报告章节的核心考点,混淆分类可能导致偿债能力分析失真。

持有待售负债属于流动负债

  流动性判定的双重逻辑

  1.清偿期限的强制性要求

  持有待售负债的清偿需满足“一年内完成”的时效限制:

  处置组出售交易需在一年内完成,否则需转回原负债科目。

  案例:某科技公司出售研发部门,其应付供应商货款50万元计入持有待售负债,因协议约定6个月内完成交易。

  反例:若交易超期未完成(如因监管审批延迟),该负债需转回“应付账款”,不再属于流动负债。

  2.资金来源的特定性

  清偿依赖出售所得:持有待售负债需通过处置组出售款项直接偿付,而非企业常规经营资金。

  案例:某餐饮集团出售连锁门店,门店员工欠薪30万元需用门店转让款支付,而非集团总部资金。

  与普通流动负债的区别:

  应付账款:用日常经营现金偿付;

  持有待售负债:用资产出售款偿付。

  报表列示:流动负债项下的独立项目

  1.资产负债表列示规则

  位置:在流动负债类别中单设“持有待售负债”项目,与“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并列。

  案例:某制造企业2025年资产负债表显示:

  流动负债合计8,000万元(含持有待售负债1,200万元);

  非流动负债5,000万元(无持有待售负债)。

  2.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流动比率计算:持有待售负债计入流动负债总额,可能降低流动比率。

  示例:

  流动资产6,000万元,原流动负债4,000万元→流动比率1.5;

  新增持有待售负债1,200万元后,流动负债增至5,200万元→流动比率降至1.15。

  风险提示:若出售失败导致负债转回非流动负债,流动比率将回升,可能误导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特殊情形辨析:三类易混淆场景

  1.与非流动负债的重分类

  规则:原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应付款)若因处置组出售计划转为持有待售负债,需重分类为流动负债。

  案例:某地产公司子公司5年期贷款剩余3年,因母公司出售该子公司,剩余贷款1亿元需转入持有待售负债(流动负债)。

  2.与普通流动负债的核心差异

对比维度持有待售负债普通流动负债(如应付账款)
清偿资金来源处置组出售所得企业经营现金流
利息处理停止计提利息继续计提利息费用
列报要求单独列示按性质归类(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3.出售失败的账务回调

  操作规则:若交易超一年未完成,需将持有待售负债转回原科目(如“长期应付款”),并补提折旧或利息。

  案例:某生物药企出售实验室失败,原转入的800万元设备贷款需转回“长期借款”,补提利息9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