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原属于非流动资产(如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等),但因合同约定或预计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变现或收回的资产。例如,某医疗器械公司2025年1月1日持有300万元设备分期销售款,其中100万元约定2025年12月31日前收回,该100万元需从“长期应收款”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列示。这一概念是《初级会计实务》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核心考点,初级会计考生需掌握。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本质解析:非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转化”

  1.核心特征:时间窗口触发重分类

  判定标准:以资产负债表日为基准,未来一年内到期或可收回的非流动资产需重分类。

  案例:2025年12月31日,某建筑公司持有1,000万元工程质保金,其中400万元将于2026年6月30日前到期→该400万元计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与非流动资产的区别:

  非流动资产:持有目的超过一年(如3年期国债);

  一年内到期部分:虽源自非流动资产,但因时间临近转化为流动资产。

  2.不属于本项资产的例外情况

  持有待售资产:因出售计划重分类(如闲置设备待售),非因时间到期;

  应收账款:本身属于流动资产,无需重分类。

  常见类型与实务案例:三类典型资产

  1.长期应收款的重分类

  场景: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融资租赁应收款等,一年内到期部分需转入。

  案例:某机床厂采用3年分期收款销售设备:

  总应收款600万元(2025年末);

  2026年将收回200万元→该200万元计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重分类

  场景:企业计划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一年内到期部分需重分类。

  案例:某公司持有5年期国债500万元,其中100万元将于2026年3月到期→该100万元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3.长期待摊费用的重分类

  场景:摊销期剩余一年内的部分(如预付3年房租,最后一年待摊额)。

  案例:某连锁餐厅预付3年店面租金360万元,2025年末剩余摊销期10个月→剩余120万元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