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值易耗品,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日常经营中那些“单价不高、用不了多久但能反复用”的物件。比如奶茶店的量杯、服装厂的剪刀、办公室的打印机等。它们虽然像固定资产一样能多次使用,但因为单价低(一般不超过2000元)或使用期限短(通常在1年以内),所以会计上不归类为固定资产,而是单独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

低值易耗品是什么意思?

  核心特点:

  价值低:单价通常在2000元以下(根据企业会计政策调整);

  寿命短: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可重复使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实物形态不变。

  低值易耗品包括哪些内容?

  低值易耗品按用途分为以下六大类:

  1.一般工具

  定义:直接用于生产的通用工具。

  例子:奶茶店的量杯、服装厂的缝纫剪刀、工厂的扳手和螺丝刀。

  2.专用工具

  定义:针对特定产品或工序定制的工具。

  例子:汽车厂生产发动机的专用模具、电子厂焊接电路板的定制夹具。

  3.替换设备

  定义:易损耗且需频繁更换的生产辅助设备。

  例子:轧钢厂轧制钢材的轧辊、铸造车间的金属模具。

  4.包装容器

  定义:企业内部周转使用的包装物。

  例子:食品厂的塑料周转箱、化工厂储存原料的金属桶。

  5.劳动保护用品

  定义:保障员工安全的防护用具。

  例子:建筑工地的安全帽、化工厂的防毒面具、实验室的防护手套。

  6.管理用具

  定义:行政和办公使用的物品。

  例子:办公室的文件柜、计算器、饮水机。

  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处理

  1.一次摊销法:

  适用于价值较低、使用期限短、易于破损的物品。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2.分期摊销法:

  根据领用低值易耗品的原值和预计使用期限计算每月平均摊销额,将其价值分月摊入产品成本。摊销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每月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3.五五摊销法:

  领用时先摊销其价值的一半,报废时再摊销剩余的另一半(扣除残值)。

  领用时:

  借:制造费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报废时,摊销剩余的50%并处理残值(如果有):

  借:制造费用(摊销剩余部分)

    原材料(残料入库)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冲销在用成本)

  4.净值摊销法:

  根据使用部门、单位当期结存的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和规定的月摊销率(一般为10%)计算每月摊销额。

  每月摊销时,摊销额会随着低值易耗品价值的减少而递减: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区别

  价值标准:

  低值易耗品:单价一般低于2000元;

  固定资产:单价超过2000元且使用期限超过1年(如奶茶店的咖啡机)。

  折旧方式:

  低值易耗品:采用摊销法(如一次或五五摊销);

  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要点

  分类编码:按用途建立分类体系(如工具类、办公类),便于统计;

  领用登记:填写领用单并明确使用部门(如生产车间领用10把剪刀);

  定期盘点:每月核对库存与账面数量,避免丢失或浪费;

  残值回收:报废时残料计入“原材料”或冲减费用(如废铁桶卖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