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原属于非流动资产,但因合同约定或预计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变现或收回的资产。这类资产需从非流动资产重分类至流动资产单独列示,主要包括长期应收款到期部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临期本金、长期待摊费用剩余摊销额等。例如,某光伏企业2025年末持有3年期设备分期款800万元,其中300万元将于2026年收回,该300万元需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其构成范围,这是《初级会计实务》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核心考点。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核心构成:三类典型资产详解

  1.长期应收款的到期部分

  定义: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融资租赁形成的应收款项,一年内到期收回的部分。

  案例:

  某新能源车企采用3年分期销售电动汽车,2025年末应收款1,200万元,其中400万元将于2026年收回→该400万元需重分类。

  排除项:2年后到期的分期款仍保留在“长期应收款”(非流动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临期本金

  定义:企业计划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中,一年内到期的本金部分。

  案例:

  某制药公司持有5年期国债500万元,其中200万元将于2026年6月到期→该200万元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关键点:仅本金部分重分类,未到期利息仍计入“应收利息”(流动资产)。

  3.长期待摊费用的剩余摊销额

  定义:摊销期限剩余一年内的预付费用(如预付租金、装修费)。

  案例:

  某连锁酒店预付3年店面租金360万元,2025年末剩余摊销期8个月→剩余120万元需重分类。

  限制:摊销期超1年的部分(如剩余15个月)仍属“长期待摊费用”。

  特殊场景辨析:易混淆项目的判定边界

  1.不属于本项资产的类型

  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无需重分类(如客户赊购商品形成的应收款);

  持有待售资产:因出售计划重分类(如闲置厂房待售),非因时间到期;

  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持有意图明确,直接列为流动资产。

  2.重分类的时间判定标准

  基准日:以资产负债表日(如2025年12月31日)为起点计算未来一年;

  临界案例:

  2026年12月30日到期的分期款(距2025年末364天)→需重分类;

  2026年12月31日到期的债券(距2025年末365天)→不重分类(超1天)。

  3.行业特例:融资租赁与政府补助

  融资租赁应收款:出租方一年内到期的租金收益需重分类(如某租赁公司2026年应收租金500万元);

  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剩余摊销期≤1年时,可转入本项目(如某芯片厂未摊销补助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