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原始凭证是单位内部部门或人员在执行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书面证明,用于记录和证明内部经济活动,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简单说,它就像企业的“内部记事本”——比如仓库管理员填写的《领料单》、人力资源部编制的《工资表》——这些凭证不依赖外部单位,完全由“自家人”制作,专门记录内部的钱、物、人流动情况。
在《初级会计实务》中,自制原始凭证是会计工作的起点,直接影响后续记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其分类及填制规则,这是考试核心考点之一。
自制原始凭证的三大核心要素
有效的自制原始凭证必须包含以下要素:
基础信息完整
凭证名称(如《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填制日期、业务内容(如“生产车间领用A材料”)、数量与金额(含单价、总价)。
案例:奶茶店填写的《领料单》需注明“领取糖3包,单价10元,总金额30元”,缺一不可。
权责清晰可追溯
经办人签字(如领料员工)、部门负责人审批(如生产主管)、财务审核(会计确认)。
反面案例:某企业《借款单》漏填审批人,会计拒绝入账。
金额书写规范
大写金额:必须用“壹、贰、叁…”正楷书写(如“叁佰元整”),不得用“一二三”简化字。
小写金额:阿拉伯数字前加“¥”,角分位无金额的写“00”或“-”(如¥100.00)。
自制原始凭证的三大类型(附典型案例)
按填制方法分为三类,初级会计考生需区分逻辑差异:
类型 | 特点 | 典型案例 | 初级会计实务应用 |
---|---|---|---|
一次凭证 | 一次填制,记录单笔业务 | 生产部《领料单》(领用1次材料) | 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 |
累计凭证 | 多次填制,汇总同类业务 | 《限额领料单》(月内多次领料) | 动态监控材料消耗,控制成本超支 |
汇总凭证 | 合并多张凭证,简化记账 | 《工资汇总表》(合并各部门明细) | 借记“管理费用-工资”,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
案例解析:
累计凭证实操:某工厂《限额领料单》规定每月限领100箱牛奶,每次领用登记,月底统计实际用量。若超支需负责人特批,否则会计拒付。
汇总凭证风险:某村将“护林防火+打扫卫生”支出合并填表,导致成本无法分类归集,被审计要求整改。
填制自制原始凭证的四大铁律
避免凭证失效,需严守以下规则:
禁止涂改造假
金额错误:必须重填(如把“100元”改为“500元”属造假)。
文字修改:划改处需盖章说明(如“牛奶”改为“椰果”,需仓库管理员盖章)。
附件齐全
涉及实物的需附验收证明(如采购设备附《验收单》);
内部劳务需附派工记录(如村民除草需签字确认出勤天数)。
及时入账
凭证需在业务发生当月入账(如4月工资不得拖到5月),否则违反权责发生制。
区分“白条”与合规凭证
无效凭证:手写“今收到XXX500元”无签章的白条;
合规操作:小额收据可季度汇总,到税务局代开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