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财务的发展经历了重大变革,共享中心“会计工场”的集中核算模式不断发展,财务组织发展到“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专家团队”的3+1阶段,财务的价值由确认、记录、计量发展到成本管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在财务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的痛点也愈发明显,中国铁建国际集团副总会计师牛永辉在近期直播中,将其总结为以下两点:
首先,财务分散、分支机构众多造成财务“失控”,如财务失真、资金安全受到威胁、税务案件频发等;企业内部管理层级多、链条长,内部控制难以有效执行,内控制度亟待完善。
其次,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天然的数据中心,是企业过去行为的“记录仪”,提供的是“精确而不准确”的数据,无法将数据进行有效加工转化成有价值的数据,导致数据“无用”。因此,财务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财务“失控”、数据“无用”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强动力”。牛永辉从以下五点,分别阐述企业如何进行财务数字化转型?
依托财务共享,实现会计大工业生产
大部分企业建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许只是会计的集中核算,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数字化转型,只有依托大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将财务人员从基础的、繁重的日常核算工作中释放出来,才能解放财务生产力,实现数字化转型。
首先,需要制定股份层面的共享中心业务指导书,统一审核标准;其次,完善报表取数方案,加快基础表取数进度,推动账表一体化的工作;第三,整合现有财务会计类报表,搭建通用财务数据查询报表模块,实现一键取数,促进日常工作信息化的落地;最后,加速新技术在共享平台的应用,如智慧报销、智能审核等在工程板块的应用,扩大财企直连的范围。
加快新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
这里所讲的新技术,是真正能够释放财务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信息技术。当前影响的技术都是比较成熟或是有较多应用场景的技术,这些技术的普及率都比较高,其中前景较好的包括电子发票、电子会计档案、数据挖掘、移动支付、财务云等。
另外,利用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由于业财融合水平的不足,而导致的数据“无用”现状。
依托业财一体化实现财务融入业务
真正的业财融合,要达到“三流合一”,即将管理流、业务流、财务流中的审批流打通,实现流程融合;与满足全面预算要求的经营管理系统、人力系统对接,将物资管理、劳务管理等业务模块打通,实现系统融合;推动业务预算、经费预算与全面预算的深度融合,实现管理融合;直连银行、税务、保险等外部机构平台,实现产业链融合,打造合作共赢的一体式平台。
另外,加大财务人才培养力度,实现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要纵深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积极横向扩展知识的跨度和广度,具备互联网思维、创新与合作意识,学习金融、预算、项目管理、IT等一系列知识,形成“T”形知识结构,融入业务。
重塑财务管理体系,提升高度和精度
经历四次的技术革命,促使财务的管理模式需要同步重塑。要理顺两个方面的职能:第一,理清财务部门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定位;第二,厘清财务内部的职能定位。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的定位需要清晰明了。
共享财务是基础,业务财务是关键,战略财务是引领。除这三者之外,还需要专家团队的参与,从行业的层面引领企业财务管理的高度。
建立数据治理体系
数据治理体系,是我们数字化的最终目标。数据治理,要经历数据的挖掘、数据的清洗、数据的运用、数据的展现整个过程。
现如今,很多人都在说数字化,但是未必理解其内涵。只有实现数据在不同网络、不同业态、不同形式、不同流程之间自由流转,才是真正的数字化。
因此,只有实现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的自由流转,才是数字化转型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