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人工作中,只要发生经济上的往来,往往需要开具发票,这时候我们就会用到税号。那么小伙伴们知道税号是怎么构成的吗?如果不知道税号又该如何查询呢?

如何查询税号

  纳税人识别号的构成

  所谓“税号”,实际上被称为纳税人识别号的简称。

  纳税人识别号一律由15位、18位或者20位码(字符型)组成,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纳税人,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编制的9位码(其中区分主码位与校验位之间的“-”符省略不打印)并在其前面加挂6位行政区划码共15位码,作为其“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识别号并不是凭空捏造的一串数字,每一段时间数字都有着我们自己企业独特的含义。其中第1—2位为省、市代码,3—6位为地区代码,7—8位为经济性质代码,9—10位行业代码,11—15位为各地自设的顺序码。

  需要注意,根据18位纳税人识别号编码规定,容易与数字混淆的字母,一律不列入编码,也就是编码中不会出现这些字母,这些字母为I、O、Z、S、V,我们在开票时也应注意。

  相关法规参考: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纳税人识别号代码标准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66号)规定:

  一、已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其纳税人识别号使用18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二、未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个体工商户以及以居民身份证、回乡证、通行证、护照等有效身份证明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其纳税人识别号由“身份证件号码”+“2位顺序码”组成。

  三、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居民身份证、回乡证、通行证、护照等为有效身份证明的临时纳税的纳税人,其纳税人识别号由“L”+“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L”+“身份证件号码”组成,作为系统识别,不打在对外证照上。

  四、对已设立但未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自然人等其他各类纳税人,其纳税人识别号的编码规则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人识别号代码标准的通知》(税总发〔2013〕41号)规定执行。

  查询税号的方法

  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可能会出现不记得纳税人识别号,导致无法开票的情况。以下的几种方法都能帮你查到税号:

  1、企业纳税证明左上角,一般标明纳税人识别号;

  2、税务登记证上印有税号;

  3、进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输入需要查询的企业名全称查询。

  大家看完以后了解了吗,希望本文能对你有实际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