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注会菌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35岁,还是基层会计怎么办?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注会菌的内心其实是有一点沉重的。
我们财会人太不容易了!!!
财会人的一天是怎样的?
员工工资发放和社保的缴纳,处理各种报销;
月底和年底关帐时,还要爆肝加班;
收据,发票,凭证,账单,合同等等都要逐一归档整理;
税务局查账的时候,报各种资料和税收缴纳分析.......
有小伙伴列出了自己一周的日常,一张表格上密密麻麻挤满了各种事项。
每一笔账,每一次熬的夜,哪一个不充满着财会人的汗水。
本来按照职业发展规划,从出纳开始,我们会成为会计,之后还会成为总账会计、财务主管、财务经理。
但现实是毕业时升职加薪出任CFO的梦想,被如今岗位十几年一成不变所挤占。
说好的“会计越老越吃香”?
为什么到了这一环,上升通道就关闭了呢?难道是我们还不够努力?
从会计,到财务经理
迭代的不止是工作年限
有小伙伴给出了非常中肯的答案。
这位小伙伴看来,其实提问者本来有一手好牌,211毕业+中级职称,已经超过大部分同行业的人,且不说211学历,结合会计中级考试通过率和通过人数,目前的持证人数也不过才250万人左右,而我国整个财会行业从业人员有四千万人的规模。
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弄清楚会计和财务的关系。
会计的职责主要是明晰账目,并对账目进行分析,而财务则是要根据这些数据,对整个公司的经营规划提出意见,并给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还有小伙伴指出,核算岗其实就是库存和收入一类的核算,可替代性非常强,这也是造成提问者当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有小伙伴认为,从毕业一直在小型私企工作也限制了发展的空间。因为小的私企都是老板说了算,财务人员只需要做账报税,做一些核算的基础岗位,只有大公司,才有财务分析、财务预算、投融资等需要专业财务知识的管理岗位。
但是提问者在感到职业瓶颈的时候,并没有主动的走出来,反而越陷越深。
任正非谈华为财会:
财务不能只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
大家的分析其实还是非常客观的,基本上都指向了一点:如果只是停留在记账层面,无论技术多么高超,终究还是停留在低价值层面。
好的财务人员,一定要和公司业务结合起来。
这个理论贯彻最深刻的是华为。
前几年,任正非节前座谈会上就怒怼财务部:不懂业务的财务只能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
任正非一共说了四点:
①财务如果不懂业务,只能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
②财务必须要有渴望进步、渴望成长的自我动力;
③没有项目经营管理经验的财务人员,就不可能成长为CFO
④称职的CFO应随时可以接任CEO。
可以看的出来,华为已经为财会人员晋升提供了一条完整的发展脉络,而且在CFO之上还加了CEO这一晋升途径,但这也意味着财务人员要对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有更加全面的把控。
考下证书,精进自我
是为了增加核心竞争力
其实,对于这个提问的小伙伴,注会菌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跳出围城。
十几年如一日从事核算的工作,实际上已经让自己慢慢丧失对于了管理会计的感知力,这也是无法趟过会计向财务转型的阻碍。
比如在分析一家公司时,公司业务模式如何,现金流如何、利润如何,如何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这都属于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再比如,如何用SWOT模型分析一家公司,如何找出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属于企业战略方面的知识点。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位小伙伴可以尝试在工作之余掌握CPA的内容。
当然,考试只是次要的,CPA是对财会知识体系最完整的梳理,有助于摆脱当前思维方式的桎梏。
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将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
这个转变的过程可能充满不易,但绝对是值得的。
来源:本文由注册会计师原创发布。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