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为生产或销售核心产品、提供主要服务所发生的直接成本总和,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大类。其核心特征是与主营业务收入直接匹配、随销量变动、可追溯至具体产品。例如:某服装厂生产一批西装收入100万元,其主营业务成本包含布料采购费50万元(直接材料)、裁缝工资20万元(直接人工)、缝纫机折旧5万元(制造费用),总成本75万元。

主营业务成本具体包括

  主营业务成本的三大核心构成

  1.直接材料:产品实体的原材料消耗

  定义: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材料成本(如服装厂的布料、家具厂的木材);

  计量规则:按实际耗用量×采购单价计算(如生产100套西装耗用布料500米×单价100元=5万元);

  案例:汽车厂生产一辆车消耗钢材0.5吨×单价6000元=3000元。

  2.直接人工:生产线工人的劳动报酬

  定义: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社保及福利费(如服装厂缝纫工工资);

  计量规则:按工时×工资率计算(如裁缝月薪6000元,生产100套西装耗时200小时→人工成本=6000元);

  排除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属制造费用,行政人员工资属管理费用。

  3.制造费用:生产过程的间接耗费

  定义:为生产产品发生的间接成本,需分配至具体产品:

  固定资产折旧:生产设备、厂房损耗(如服装厂缝纫机年折旧2万元);

  车间水电费:生产耗用的能源(如电费1万元);

  间接材料:辅助材料(如服装厂缝纫线、纽扣成本1万元);

  间接人工:质检员、维修工工资(如3万元)。

  分配方法:按工时比例或机器小时分配(如总制造费用7万元分配至100套西装→单套成本700元)。

  行业差异:不同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构成

  1.制造业(如服装厂)

  直接材料:布料、纽扣、衬里(生产100套西装耗50万元);

  直接人工:裁剪工、缝纫工工资(20万元);

  制造费用:缝纫机折旧(2万)+车间电费(1万)+质检员工资(3万)=6万元。

  总成本=50万+20万+6万=76万元。

  2.零售业(如超市)

  商品采购成本:进货价款(如饮料进货价50元/箱);

  进货附带费用:运输费、装卸费(如单箱分摊2元);

  案例:超市销售100箱饮料:

  采购成本=100箱×50元=5000元;

  运费=100箱×2元=200元→总成本5200元。

  3.服务业(如酒店)

  服务耗材:客房洗漱用品、餐饮食材(如单间客房耗品成本20元);

  专项人工:厨师、保洁员直接服务薪酬(如厨师月薪8000元中60%计入餐食成本)。

  案例:酒店提供100间夜住宿:

  耗材成本=100间×20元=2000元;

  保洁人工=100间×10元=1000元→总成本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