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实际工作中,判断企业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尤其重要。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也是会计监督的前提。

会计核算健全

  如何判断会计核算是否健全?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否正确,是能否如实、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关键;也是能否真实、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中的问题的关键。关于会计核算,总体原则是必须在会计准则及其指南的要求下进行日常核算。

  对于企业来说,在实务中具体到每个企业,因为公司业务不同,企业管理方式不同,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的取数方式,核算工作会有不同。每个企业应该以法律法规为准,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的财务核算方法。

  那么如何判断企业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呢?税务机关会根据企业生产能力分析企业生产规模,确定销售收入情况,看是否全部纳入账内核算;查看企业职工人数,并了解工资待遇,确定生产规模;查看库存产品,与账面数核对,品种多的可抽取主要的几个品种,来核定生产销售规模;接着到业务来往频繁的企业调查购销往来情况,核查所有经营是否都纳入账内,审查销售部门业绩方面资料,推算企业市场销售规模,据以确定企业核算的真实性。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监督各类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合理使用,使账面数额与实存数额保持一致,以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会计核算健全,是指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保管账簿的,税务机关可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给予处罚。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核算应当集中反映某一特定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

  具体要求: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的削减业务。

  具体要求: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进行计量,具有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作用。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