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应用在企业收到政府补助之中,这与企业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息息相关。下面由会计网给大家具体看看递延收益与所得税的问题。
递延收益和所得税问题
企业在进行递延收益处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与此相关的所得税问题。根据《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081号)第一条: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国家财政补助和其他补助所得不计入损益外,应当计入实际收到补助所得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本规定,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要求,企业在未来收到政府补助金额时,应当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中,在满足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条件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当期收到政府补助金额的,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在满足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时,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收益是什么?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政府补助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什么是所得税?
地方政府对不同时期的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有不同的定义和百分比。有时还根据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或者收益税,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各种收入征收的一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