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信息的质量

1、会计造假。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和报告过程中,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编制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会计人员可能因为业绩提升、绩效考核而人为调整财务信息,一些上市公司也会因为保留上市资格或因再融资等要求而提前确认收入,任意改变会计核算方法。虚假的财务信息只会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因为财务分析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

影响财务分析有效性的因素

2、错误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情况下,某些经济业务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式,即可以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比如,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是采用加权平均法还是移动平均法、投资性房地产是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等。

对同样的会计事项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财务信息。会计估计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估计的运用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长短、残值金额的多少。会计估计的结果会受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均不能违背现行会计准则。

3、信息披露不充分。许多企业不愿主动披露财务信息或不提供详细的财务信息,对非财务信息和自愿性披露的信息更是呈消极回避之态。尤其是当该信息的披露关系到企业法律纠纷、商业秘密或者竞争优势时,企业一般不会主动披露。这会使财务分析人员无法获取足够的资料来源作为判断依据,从而降低了财务分析的可靠性。

4、内控制度不健全。很多企业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时常会发生资金混乱、资金挪用、小金库私设等现象,甚至出现隐瞒、坐支预算外资金,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的现象,导致组织运行失常,而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然不高。

二、企业的外部环境

企业的生产经营不能离开外部环境,当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企业的经营做出相应的调整,财务行为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财务分析要想客观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充分考虑外界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而外界的金融政策、税收制度、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都在不断变化,有效的财务分析更需要拨开外界环境的迷雾,探寻企业的真实状况。

三、分析人员的素质

财务分析人员的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分析的有效性。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且经验丰富、目光敏锐的分析人员,不仅能很好地解读财务指标的意义、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还能结合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特征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企业财务状况,避免单纯依靠个别指标而得出简单片面的结论。

四、分析方法和财务指标

各种财务分析方法都以历史数据作为分析依据,缺乏前瞻性。财务指标的高低通常被作为评价财务的标准,但由于不同企业所处行业不同,财务标准也应有所不同,缺乏统一的指标作为计算口径,使财务指标计算结果缺乏可比性。

即使相同行业的企业也会因为所处的生命周期、经营决策、财务决策等不同,无法使用同行业标准进行横向比较。指标衡量标准的不可比,给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带来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