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需要面对和承受不同类型的风险。从财务角度出发来将风险进行归类,大体上可以将企业的财务相关风险分为资金风险、税务风险、业务及管理引发的风险三类,每类风险在不同企业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不同的,但同样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寻找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
资金风险:钱多、钱少都是问题
提到资金风险,可能马上就会想到资金不足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维持经营。
企业的资金来源于收入,收入下降或是未达到预期,可能会增加资金不足的风险。这时就需要对收入进行分析,寻找收入下降的原因。到底是老客户流失,还是新客户增加不及预期导致的收入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客户流失率上涨?新客户的增长曲线放缓是因为商务部门的专业能力不足,还是因为企业选择的营销策略存在问题,亦或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分析收入的同时,也需要细化拆解企业的成本费用,判断是否存在浪费、是否还有下降空间。企业缺少精细化的成本费用控制,就无法看清成本费用与收入的联动关系。需要按照成本性态将数据进行拆解,同时能够对应到不同的业务、客户、项目等,这样才能进行成本费用分析。评估每项成本费用支出是否换取了相应的收益,是否存在企业盲目扩张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例如招聘了太多的业务人员却没有带来收入,缺乏可行性研究而贸然开展新业务导致成本负担加重等。站在财务角度,需要反思是否对成本费用进行了管控,在各项合同和支出的审批中是否进行了相应的风险提示,成本费用管控的缺失也会增加资金不足的风险。
如果企业的利润表中显示有足够的利润,但却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通常是资金周转中出现了问题。为了收入提升而放宽给客户的账期限制,拉长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如果无法进行应付账款账期的调整,企业就需要为客户垫付成本,加重资金压力;同时存货的积压也会占用大量资金,拖慢整个现金循环周期。
除去资金不足的风险,企业的资金如果足够充裕,其中也可能隐藏着风险。首先我们要判断企业账面上充裕的资金,是企业正常经营中产生的利润所转化的资金沉淀,还是基于业务模式所暂时占用的资金,亦或是通过融资渠道所找到的第三方资金。
基于业务模式所暂时占用的资金,例如第三方在企业平台开展业务所收取的保证金、客户租赁支付的押金、培训课程一次性收取的课程费等,这部分实际上只是暂时存放在企业的账户中,尚未真正转化为收入,或者根本无法转化为收入,后续需要进行退款。而退款的时间是基于客户的选择,企业大多无法干涉,假如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已经透支使用了这部分资金,而又出现客户集中申请退款、退押金、退保证金的情况,企业的资金链很可能因为集中支取的压力而断裂。
通过融资渠道找到的第三方资金,简单可以划分为贷款和股东投资。贷款确实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补充,但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同时还需要面临还款压力。贷款的金额过高,导致财务杠杆上升,企业出现负债经营的情况,财务风险会进一步增加,经营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能被杠杆放大,反而会阻碍企业发展。而股东投资虽然不需要企业承担利息,但投资方通常会对企业的业绩目标提出要求,也会采用对赌的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而投资方过多可能会使经营者丧失企业控制权和决策权,经营者急于完成目标而进行风险更高的计划,或被投资方裹挟而做出违反初衷的决策。
想要控制资金风险,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资金规划以及资金管理。资金规划是对企业有限资源的一种分配,在年度资金预算的指导下进行季度、月度的资金计划编制,能够帮助财务部门掌握资金流入的进度,在此基础上安排资金支出,确保资金能够维持正常经营。资金管理则需要财务部门关注资金循环周转的每个环节,从合同签署开始,到合同执行过程的监控,期间出现任何可能影响资金流转的问题,马上联动相关部门进行解决,避免因为拖延而导致问题和风险扩大。
税务风险:故意和过失
在进行逃税罪认定的时候,会对当事人的逃税行为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进行判断,税务风险的产生也可以从这个主观角度进行分类。
由于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或者是由于疏忽大意而导致未进行纳税申报、不知道正确的税务处理方式、不清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等,都属于过失导致的税务风险。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比较常见,尤其是当企业中只有一个财务人员的时候,工作经验不足会直接导致税务风险增加,但这种情况并不会引发致命的问题,只要及时改正、补缴税款,同时注意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知识、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就可以降低风险。
对企业来说,更加严重的是故意造成的税务风险,通常是由于经营者不想按实缴纳税款、胡乱使用避税方法、进行不合理的税收筹划等导致。老板不想交税,就设置内外两套账,一套用于核算真实经营状况,一套用于进行纳税申报;为了降低成本,支出没有相应发票,或者胡乱使用其他发票替代入账、购买假发票入账;未按照相关规定,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费用;将员工薪资拆分,部分采用第三方支付而不代扣代缴个税;为了降低企业所得税而利用关联企业进行相互开票,或利用虚假交易从第三方获取发票作为成本入账;缺少规划地盲目设立各种分子公司,利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美化、调整的财务数据申报各类能够享受税收优惠的资质等,这些行为由于违反税收征管法规,随着金税四期上线,税务监督更加严格,这类违规行为的税务风险也随之增加。
税务风险一方面会增加企业违规风险,导致企业需要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严重时甚至面临承担刑事责任,另一方面,税务风险会扭曲财务数据,影响财务人员的判断。
未足额缴纳各项税金和员工社保费用,体现在财务数据中就是成本费用的降低、资金支出的减少,会导致企业利润增加。但这种利润并非由企业的真实经营产生,很可能会造成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乐观评价,影响经营决策。
税务风险的控制,首先需要财务人员提升专业水平,能够准确识别企业中存在的税务问题;其次需要加强财务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向其灌输财务意识,在与老板的沟通中说明税务风险引起的后果,强调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留存各种证据,尽量规避相应风险。
业务及管理引发的风险:最终反映在财务数据中
业务风险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发展初期的野蛮生长,管理者重视业务而忽视风险管理,引发各种内部管理问题;发展中期可能由于缺乏具体的业务规划,或贸然改变业务方向导致资源配置混乱,而初期遗留下来的内部管理问题也会随之爆发,影响业务开展;随着进一步发展,行业竞争加剧,业务拓展可能进入瓶颈期或触及天花板,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冒险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开展业务,成本压力增加,同时竞争会导致原有业务利润率下降,资金周转速度可能放缓,资金和利润的双重压力会增加企业风险。上述这些问题,最终都会体现在财务数据中,混乱的管理会导致会计核算账目不清,资源配置的混乱会增加资金压力,财务基础的不牢固会影响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等工作开展,降低财务数据的决策支持作用。
管理风险通常是由管理者的意识和风格决定的。管理者缺少管理意识,对必要的经营环节缺乏控制,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没有流程、制度对工作进行指引;老板一言堂,经常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各部门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导致效率降低,增加沟通成本;管理漏洞增加了舞弊风险,增加企业承担损失的可能性;缺少绩效目标或KPI来进行各部门的业绩衡量,无法对经营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管理混乱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加,企业需要承担额外的人工成本以及招聘培训成本。而管理者过度进行管理,各项流程制度控制过于严格,忽视企业状况而刻板套用大企业模板,导致管理效率降低;过度集权,限制各部门负责人权限,打击员工积极性,同时影响业务开展。效率降低会影响财务数据传递速度,核算数据丧失时效性,管理混乱会影响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影响财务基础的提升。
业务及管理引发的风险,看似和财务无关,影响的是企业内部经营环境。但内部环境的恶劣会严重阻碍财务工作的开展,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财务基础的薄弱导致无法开展更深入的工作,财务部门能够提供的价值受到限制,更加无法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形成恶性循环。这部分风险并非财务部门可以独立进行控制,需要企业从上至下进行改善,财务在此过程中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并且跟踪相应改善方案的落实情况,通过对改善后的财务数据以及相关信息的分析,评估改善结果。
财务风险直接影响财务工作的质量,所以财务人员必须能够通过分析、预测来识别、评估风险,利用数据量化展现风险可能造成的结果,及时与各部门以及管理层沟通提示风险,引起管理层的重视。风险控制从无到有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随着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断进行调整,可以从与资金相关的流程、制度入手,对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管控,然后逐渐将控制范围进行扩大,向业务前端进行延伸,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降低财务风险。